未来已来!广告、订阅模式后,不要错过NFT的媒体浪潮

过去几个月,NFT热潮瞬间吸引了极大的关注。几乎每一周,都有主流媒体报导某位艺术家、艺人、球星、创业家的NFT 商品卖出高价。在这些让人目不暇给的新闻中,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 、《时代》杂志(Time)、《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也快速推出NFT 的应用,我觉得对媒体产业的意义更大,因为,这象征了媒体产业即将进入NFT 的新时代。

3月11日,1846年创立、今年已174岁的美联社完成(可能是)新闻史上首颗NFT拍卖。美联社为了纪念2020年拜登与特朗普的选战,成为第一次在区块链上链的美国大选,将投票结果制作成数字艺术作品「A View from Outer Space」,以NFT的方式开放竞标,在这幅创作中,以外太空的视角,美国各州分别以蓝色或红色标示,代表着拜登或特朗普在各州胜出。最终以100.9颗以太币成交,以当时币价计算,约等于18万美元。


Source: OpenSea

3月22日,1923年创立,今年已98岁的《时代》杂志,宣布以NFT型式拍卖过往三期的杂志封面,分别是「上帝已死?」(1966年4月发行)、「真相已死?」(2017年4月发行) 、「法币已死?」(2021年3月发行),最高拍卖价格为「真相已死?」的88颗以太币,以当时币价计算,约等于13.8万美元。随后,《时代》杂志也陆续将多期对人类具有历史意义的封面,以NFT型式拍卖,例如「Amateur Photographer」(1953年11月发行)、「Space Exploration」(1959年1月发行)、「 The Telephone Man」(1959年2月)、「The Computer in Society」(1965年4月发行)等,分别象征照相机、太空探索、电话、电脑走入人类世界。在概念上,类似以NFT发行前期杂志的复刻版。


Source: SuperRare

3月25日,1851年创刊,至今已170岁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Keven Roose就将一篇网站文章〈在区块链上买这篇专栏〉(Buy This Column on the Blockchain!),以NFT型式进行24小时拍卖,他并在专栏中问道:「为什么记者不能也加入NFT派对?」最终,这篇专栏的NFT,以350颗以太币结标,用当时币价计算,约等于56万美元,并将所得捐给《纽约时报》旗下拥有110年历史的Neediest Cases Fund慈善基金,未来每一次转手交易,这个基金可以再获得10%的版税(Royalty)。

媒体报导新科技、新应用、新商业模式并不稀奇。值得注意的,则是在全球拥有广泛影响力的百年媒体,选择在NFT 发展初期,就积极下海测试水温,启动新商业模式的数字转型,因为NFT 正预示了另一个媒体新时代来临。

尽管时空条件并不相同,但相较于Internet的发展历史,NFT走入人们生活,进入主流媒体的报导视野,所需的时间极短。Internet技术的前身ARPANET ,早在1960年代就已诞生,但直到冷战结束后的1990年代,才进入商业化,在1995年划时代网路股Netscape成功IPO后,Internet才获得主流财经媒体的关注和报导,还要再等5到10年甚至更久以后,媒体产业才进入内容数字化、网路原生内容、数字内容订阅等数字转型。以太坊上的NFT技术协定,在2017年9月被首度提出,2018年6月才被确认成为业界标准,距今仅有3年。

人们阅读、获取资讯与观点的需求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可以预期,除了传统媒体拥抱NFT 之外,未来3 到5 年,将有一波建立在NFT 模式上的新媒体创业潮。一如在Internet、Mobile Internet 带来的典范转移下,因使用、阅读行为转变,带动各种数字原生、行动原生、社群原生、知识订阅原生媒体的创业热潮。 

NFT 是Non-Fungible Token 的缩写,中文翻译是「非同质代币」,也就是「同质代币」(Fungible Token) 的对比。不管是纸钞、硬币,或是比特币、以太币,都属同质代币,每一个单位皆等值、相同,今天我借你十颗以太币,下个月你再还我十颗,尽管是不同的十颗,但价值都一样,借贷双方都会接受;非同质代币则每颗虽然近似,但却并不尽然相同,某位明星球员的球员卡NFT,编号第1 号、第88 号、第5487 号就是不一样。NFT 可应用在资产的数字拥有权证明。

正因为每个NFT 都是独一无二,所有交易纪录和拥有证明都纪录在区块链上。所以NFT 具备了收藏的价值,不论是文字、影片、音乐、插画、数字艺术品等各种可以数字形式发行的商品,只要具备收藏价值,都有可能以NFT 的形式发行。

相比广告和订阅,能为媒体带来更大的营收

对于媒体创业者,乃至于整体产业来说,NFT 很可能是继广告模式、订阅模式后,第三个重要的商业模式,重要性以及为媒体创造的营收,将超越前两个商业模式。广告、订阅、NFT 模式,分别对应的是读者、订户、粉丝三种媒体使用者的类型,用行销漏斗来解释,上层是读者(广告模式)、中层是订户(订阅模式)、下层是粉丝(NFT模式);用简单的经济学模型来解释,在需求曲线之下,NFT 模式能为媒体创造最大面积的营收、其次是订阅模式,广告模式则最差。三个模式的营收潜力与其他特色,分别分析如下:

聚集读者的广告模式

从营收角度来说,广告模式的成果最差。媒体需要靠特定主题聚集、吸睛一批免费阅读的读者,以此来卖广告版位获取营收,以流量为经营重点。但在资讯爆炸、人人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吸引读者阅读内容的难度越来越高,任何单一媒体要靠提升流量拉抬广告业绩,将越来越辛苦。此外,对媒体来说,数字广告整体尽管仍在成长,但却越来越难赚,大部分的广告营收,都集中在少数科技巨头身上,例如,2020年美国的数字广告市场,Google与Facebook两家就拿下55.6%的市占率,而市场朝向网科技巨头倾斜的情况,短期内很难翻转。

此外,以点击数来衡量内容优劣,也降低了媒体愿意投入时间、人力、金钱制作好内容的动机。为了追求流量,媒体只能选择读者最大公约数的主题和内容,最后结果,往往造成网路上到处都是类似的免费内容,而深度、优质、有影响力,但读者基数相对较小的主题与内容,在这样的模式下,则越来越难出现。

争取订户的订阅模式

相较广告模式,订阅模式的营收潜力较佳。订阅模式的关键,在于媒体聚焦某个特定主题,长期持续产出品质稳定的内容,以赢得订户的信赖(订户愿意预付未来一年的费用,订阅某个媒体的内容,代表订户相信未来一年内,能持续收到符合期待的内容)。虽然可因此创造比广告模式更多营收,但一致的订阅价格,代表与每一位订户的关系,等同于无差异的Commodity,缺乏具体衡量每个内容价值的机制,有无法做到差异化订价的限制。

此外,近年订阅制兴起,加速造成媒体产业M型化,拥有全球品牌形象的大媒体,或是具有特色利基的个人与微型媒体,是这个趋势下的赢家。对绝大多数的媒体来说,要依据媒体属性、阅读行为等考量,在官网上建立起付费墙、订阅机制,都是不小的技术门槛,再加上数字订阅不受地理限制的特色,让拥有全球性权威品牌形象的媒体,得以在订阅模式中大幅胜出,根据FIPP与CeleraOne统计,全球目前达到10万订户等级的媒体网站,共有38个,其中一半来自英语系媒体,例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皆是全球在各媒体领域的龙头,另外一半,几乎是各语系中的唯一代表,例如,中文或日文仅各有一家媒体网站。对于中型、区域级、局限在单一国家的媒体,推广订阅制并不容易,很难在订户规模上获得太大突破。

反而是一人或微型媒体,更有突破的机会,因为这类媒体的营运成本低,外部生态系的支持日趋成熟。根据Antler估计,在创作者经济(Creator Economy)的生态系中,全球目前共有超过220个平台或技术开发商,例如电子报平台Substack等,提供各种服务与技术解决方案,让创作者专心创作内容,直接带动这几年一人或微型媒体加速兴起。

经营粉丝的NFT 模式

和前两个模式相比,NFT 模式的营收潜力最佳,因为它可彰显每个内容不同的价值。在NFT 模式下,营收来自粉丝的热情支持,依据个人的喜好购买NFT 商品,每一个NFT 对每位粉丝来说,都有不同的价格,由价高者获得。

衡量每个NFT的价值,技术并非主要考量,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发行者的IP或是NFT内所涵盖的内容。好的内容来自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创新的表达方式、独到的诠释观点与角度⋯⋯等各种面向,也因此,媒体用心制作的好内容,在NFT的模式下,将有更多元、更有效率的内容变现机会。

《连线》(Wired)杂志创办人、科技趋势思想家Kevin Kelly在2008年的经典文章「1,000位铁粉」(1,000 True Fans)就预言:

「成功的创作者,你不需要数百万位客户,你只需要1,000 位铁粉(True Fans),这些铁粉,会购买任何你创造的商品。」

对媒体来说,NFT模式则将Kevin Kelly的预言更进一步实现,因为铁粉有更方便、更实质的支持方式。以我个人为例,从小就爱阅读杂志、大学编校刊,从第一份工作开始投入杂志与媒体工作18年,至今仍收藏许多杂志,例如911事件、Michael Jackson过世、Steve Jobs过世、欧巴马首度当选美国总统、Facebook用户突破10亿人⋯⋯等重要历史事件,我都会选择我最信任的杂志品牌,购买能提供我最权威、最具历史意义观点的当期杂志来收藏,甚至会购买收藏特殊期数的复刻版;在杂志工作时,也经常会有企业、受访者或是教学单位,希望授权报导的文字内容、照片、资讯图表(通常收不到什么钱)。在NFT模式下,这些行为都变得更有意义与价值,媒体有更具体的变现与获利方式,收藏者手中具有历史意义、特殊价值的媒体内容,也有了更客观与便利的鉴价和割爱交易方式。

对NFT 长线发展乐观看待的两个原因

为什么我对NFT 对于媒体产业未来的发展如此乐观?来自中期与长期共两个原因。

中期的原因,是各种区块链应用快速进化的特质。至今,建构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数字货币资产,曾一度突破2.5兆美元,尽管价格乖离、波动剧烈,但并无损区块链、数字货币资产价值长期向上的趋势,而受限各国防洗钱、监管等规范,数字货币兑换各国法币仍有诸多限制,实务上仍有许多不便之处,等于将这些数字货币资产锁在区块链的平行时空中。

这也间接为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完美的快速叠代条件。任何区块链上的创新应用,都有可能在数字货币的世界中快速获得市场反馈、进入商业化应用,就如同进化论一般,多数遗世独立的小岛上,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演化出十分多样性的独特物种,就像过去几年,区块链这座岛上,不论是比特币、ICO、智能合约、DeFi 或现在的NFT,每隔几个月就会横空出世新商业模式吸引大众目光,NFT 能在不到3 年的时间,创造可观的关注与影响力,就是证明,而NFT 对于媒体产生的革命,也会比Internet 来得更快、更具巅覆力。

另一个长期的原因,则是区块链以及NFT 对于经济与社会将带来更深远的影响。过往30 年来,人类社会共经历两波大型的数字化迁徙浪潮,第一波是Internet,将各种实体世界的资讯数字化;第二波则是区块链,正在将各种实体世界的价值数字化。

在Internet 的典范转移下,诞生了电子商务,从最初将既有的实体零售,移转到网路上。随后再逐步发展出电商平台、垂直电商、广告导购、社群电商、直播电商、行动电商、OMO 虚实融合等原生的商业模式,并产生了24 小时随时可购物、4 小时就到货这些全新的使用行为;在区块链的典范转移下,NFT 就像是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商品,都能在区块链的世界中取得对应的价格,目前出现的应用或商业模式,都仍属于向下相容、传统模式转型,对照过往电商的发展,都还在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随着产业生态系更成熟,会有更多原生的应用和商业模式诞生。

在媒体产业历经广告模式、订阅模式的探索与商业化后,更不该错过NFT 模式。NFT 不仅不会和前两个模式产生冲突(媒体的广告和订阅模式,在扩大流量与内容聚焦上,有许多冲突之处),需要砍掉重练才能切入,还能创造更大的营收来源,可用来招募更多优秀的记者、编辑、摄影、美术,制作更优质、更有意义、更值得被收藏的报导、照片、影片、资讯图表等内容,而这些在NFT 模式下,都是具有价值的内容资产。

这不仅适用于既有媒体的数字转型,更有可能因此创造另一波新媒体创业热潮,对数字转型、经营挑战皆不易的媒体产业来说,对于NFT 带来的难得契机,不仅不用妄自菲薄,更值得我们乐观期待。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NFT/8511.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