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数字货币(Cryptocurrency)的发展跟过去几年有什么不同,除了概念更广为人知,最大差别就是应用变得更加多元、玩法更有趣。
数字货币的基础技术是区块链(Blockchain),过去十几年来,这项技术愈来愈普及,比特币(Bitcoin)就是用区块链第一个发展出来的数字资产。
2013年,当时19岁的工程师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成立区块链平台以太坊(Ethereum)。与比特币不同,以太坊的功能不只是支付,还能编写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白话来说,就是让开发者能在区块链上写程序,发展多元应用。
如同苹果(Apple)为iPhone推出App Store平台以来,吸引了无数开发者做出各式功能的App,以太坊历经几年的发展,NFT(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质化代币)、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 去中心化金融),成为平台上最热门的2款「App」类别,许多人参与其中,希望能摸索出下一步。
NFT,创作者的全新宇宙
今年3月,美国数字艺术家Beeple的作品《每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成为佳士得(Christie's) 首件以NFT形式拍卖的纯数字艺术品,创下6,930万美元的高价售出,让全球瞪大双眼,NFT究竟是什么?
从字义上看,NFT的全称Non-Fungible Token中的「fungible」,意思是「同质化」,指每个单独个体可以相互替代,例如A有一张新100元钞票,B也有一张新100元钞票,两人的钞票可以相互交换,A或B都不会主张手中的纸钞专属自己所有。
相对来说, Non-Fungible(非同质化)意味著每个商品的属性与特色各不相同,无法彼此替代或分割(找零) ,而每个NFT作品都会绑定一串独有代码,证明它独一无二、可永久保存的所有权。
这样特性很适合用在艺术品收藏。星展银行今年4月的报告就指出,在音乐、游戏和艺术领域,每年有数千亿美元的交易可被「代币化」,赋予内容创作者更多收益,甚至发展出新商业模式。举例来说,也许往后买卖房产、黄金或名画时,双方无须见面签约,转换成NFT交易就行。
DeFi,去中心化的华尔街
DeFi指的是建立在公共区块链(主要是以太坊)上的各种金融服务或应用,透过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写好的约定, 让地球上任何角落的双方,透过点对点的方式完成贷款、支付、交易、保险等。
星展银行将DeFi形容为「虚拟、平等、去中心化的华尔街」。不过,DeFi与金融重镇的地位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相关应用仍在初期阶段,伴随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若将区块链比喻为虚拟世界中的基础建设,NFT的出现,就是让人在虚拟世界里,得以享有、保障财产的所有权;DeFi则让人们可以自由、自主地完成各种形式的金融交易,无需传统金融机构经手。大胆想像,结合两项技术,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线将趋于模糊。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NFT/9292.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