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人民银行特别提出对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警告图文,重点提示了几项消费者常陷入的投资陷阱。
面对疫情肆虐、经济萎缩,面临零利率,各国不断提出纾困方案的时代。即将引发高通膨的危机」这一类的说法,正在专家学者的口中不断播送。加密货币、虚拟货币、比特币,尽管在大跌的状态下,难以证明它的避险能力,但在外汇管制的国家,很可能就会成为资金出逃的管道。
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人民银行特别提出对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警告图文,该文章提及2017年9月中国政府扫荡交易所与ICO事件,指出已有许多不法份子将伺服器移往海外的平台,并且重点提示了几项消费者常陷入的投资陷阱。
以下为整理重点-
(一)一夜暴富的迷思
中国央行:交易平台会操纵价格、恶意当机,让用户爆仓。
(二)交易量大就安全了?
中国央行:这是套路,交易量可以作假。境外前三大虚拟货币交易商的平均换手率为13.25%、8.33%、6.15%,比国外合规交易所的平均换手率高上数倍,有明显以交易机器人刷量的重大嫌疑。
而且经过抽样调查,发现交易金额中的某个数字出现频率异常,表示交易金额明显经过人为修饰。这是一种企图以繁荣假象吸引用户的方式。
(三)平不了仓?网站当机!
中国央行:这也是套路,交易所经常恶意当机,例如拔网路插头,让用户无法顺利下单、平仓、撤单,导致损失或爆仓。这样的操作方式通常会持续半个小时到一天不等。也会有交易所趁其他平台当机时,透过交易机器人操作市场价格。
甚至,交易所彼此会相互合作,隔一段时间,各自担任当机与操弄市场价格的角色。有大型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在一年内就系统当机六次,其中三次是不明原因的突发故障。
(四)洗钱疑云
中国央行:根据提现数据分析发现,不法分子透过多笔小额比特币存入,再一次大笔清出,交易所为洗钱帮凶。
(五)比特币不是避险资产
中国央行:比特币是避险资产是一个伪命题,它已多次发生爆跌。
中国监管是内行人
中国在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独步全球,尽管它在区块链概念与技术与上并非领头者,但对于交易市场、落地应用却是百花齐放,巨大的人口基数更是推动投资、投机发展的温床。
从给大众的一般警示、对于数位人民币的规划来看,中国央行对于加密货币市场的了解,已是世界前列。对于高度外汇控管的中国来说,严防加密货币带来的经济风险,也是一大重点。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btbjiaoyi/4537.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