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总编辑透露,自己被误加到美国军事行动的Signal群组中,此事不只引发泄密担忧,也让许多用户开始好奇政府所使用的Signal软件为何?
发生什么事?
一位刊物总编辑透露,自己被误加到美国军事行动的Signal群组中,此事不只引发泄密担忧,也让许多用户开始好奇政府所使用的「Signal」软件为何。
Signal是一个加密通讯软件,利用用户电话号码注册帐户,并提供消失讯息、萤幕截图防护等功能,让消息能够在传送过程中保持加密。
虽然功能强大,但碰到若设备被盗,或者使用者的疏忽,敏感讯息依然可能遭到泄密。因此,政府对于是否能使用该软件,仍存在争议。
什么是Signal?
近期,《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杰佛瑞・高德堡(Jeffrey Goldberg)透露,他被误加入一个美国军事行动的Signal群组中,且看到有关叶门行动的机密讨论。这起事件引发了关于政府机密泄漏的讨论,同时也让许多人好奇,到底什么是Signal?
根据《ABC News》报导,Signal是2014年由非营利组织Open Whisper Systems推出的加密通讯软件,且在政商界与科技产业中,皆因强大的隐私保护功能而受到欢迎。 Signal透过点对点加密技术,保障用户通讯安全,并承诺不收集或储存敏感资料,因此成为备受信任的私人通讯工具。
Signal与WhatsApp和iMessage类似,需利用用户的电话号码注册帐户,并提供消失讯息、萤幕截图防护等功能,让消息能够在传送过程中保持加密,且保证只有发送者与接收者能够阅读内容。而官网上也明确说明,Signal上的讯息跟通话,都不会被官方或第三方知道。
不过,即便Signal拥有先进的加密技术,保证传输过程中的资料不被第三方窥探,但它并非无懈可击。麻省理工学院网路安全专家斯图尔特・麦金尼(Stuart Madnick)指出,点对点加密技术,可以保障资料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但「装置本身」的安全性仍然是最大风险所在。
若设备被盗,或者遭受恶意程式攻击,密码、解锁码等资讯可能还是会被窃取,危及讯息内容的保密性。
从记者高德堡的事件来看,这些军事讯息本来应该受到极严格的保护,但却还是会因为使用者的疏忽而泄密。
政府间使用仍存在争议
Signal的用户不断增加,但美国政府其实针对该软件在官方业务中的使用,仍保持谨慎态度。美国国防部的内部监察机构在2021年指出,前官员布雷特・高德斯坦(Brett Goldstein)使用Signal进行敏感讯息交流,并认为这违反了国防部(DoD)的「记录保存政策」,因此这样的做法不被允许。
报告指出,高德斯坦在担任国防数位服务部门的主任期间,使用Signal来讨论官方的国防部资料,并鼓励下属也使用这款应用程式进行沟通。
不过,在近期的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听证会上,中情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仍表示,许多中情局官员是被批准使用Signal的。他解释,「当我被任命为中情局局长后,Signal就被安装在我的电脑上,这对大多数中情局官员来说都是如此。」
此外,拉特克利夫上任时,中情局的档案管理部门就向他简报了Signal的使用规范,并告诉他Signal是可以作为工作用途的工具。
Signal虽是一款以隐私与加密为核心的通讯应用程式,在技术上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但在政府与敏感情报的讯息传输上,使用仍引发争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在使用此类工具时,仍不得过度依赖,并严格遵守保密与资料保护政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btbruanjian/31310.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