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与区块链并不是父与子的关系

比特币与区块链是父与子关系吗?

关于比特币(Bitcoin)与区块链(Blockchain),有两种常见的错误概念,在业界广为传播:

  • 错误观念1:比特币与区块链是父与子的关系;
  • 错误观念2:区块链是比特币的一个意外发现和生成物,带来出乎大家意料的惊喜,之前没有人料到这一切。

事实上,作为比特币实现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的产生是伴随着比特币一道出现的,称之为父与子的关系极其不准确。其次,与其说意外,倒不如说是「蓄谋已久」。早在二○一○年,在后来的比特币核心开发者盖文・安德森(Gavin Anderson)的讨论帖中,中本聪就指出自己为什么在比特币初始代码版本wallet.dat中嵌入一种非常简单的脚本(盖文发现后,曾一度陷入紧张不安中)。

中本聪说:「我很多年前就已经在思考,是否可以让它(比特币)支援多种交易类型,包括:托管交易、债券合约、协力厂商仲裁、多重签名等。如果比特币未来能够大规模发展,那么这些交易种类都将是我们未来想探索的,但是在一开始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些交易,这样奖励才能够实现。」

事实上,正如后来的研究者分析发现,这些结构的应用早已超出了数位货币,甚至可以扩展到任何类型的交易方式,例如各种基于智慧合约的应用。其实可以套用设计中的专门术语说,「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可供性」,这种载体提供了一种更为广阔的交互的可能性。

中本聪版本的第一版「比特币区块链」的基础协议非常简单:通过盖时间戳记,各方一同记帐、一同公证,每十分钟确认一次,形成记录全网这十分钟所有正确的一个帐本资料库「区块」,然后每个合法的区块连成一个个链条,形成分散式的、大家一致同意的帐本资料库,这就是「区块链」。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帐本资料库,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比特币是相伴相生的关系。区块链本身其实是一串使用密码学相关联所产生的资料块,每一个资料块中,包含了多次比特币网路交易有效确认的资讯。

每当有加密交易产生时,网路中有强大运算能力的矿工(Miner)就开始利用演算法解密验证交易,创造出新的区块来记录最新的交易。新的区块按照时间顺序线性地被补充到原有的区块链末端,这个帐本就会不停地增长和延长。

透过复杂的公共钥匙和私人钥匙的设置,区块链网路将整个金融网路的所有交易的帐本即时广播,即时将交易记录分发到每一个用户端,同时还能保证每个人只能修改自己的财产。当然,帐本里也有别人的交易记录,虽然可以看到数值和对应的交易位址(基本上,这是由一段冗长的乱序字母和数字组成),但是,如果不借用其他技术手段,也根本无法知道交易者的真实身分。

如果从不同的技术角度来剖析,我们可以这样看待区块链:它是一种资料库、一种分散式系统,也是一种网路底层协定。

① 资料库。区块链是一种公共资料库,它记录了网际间所有的交易资讯,随时更新,让每个用户可以经由合法的手段从中读取资讯,写入资讯。但又有一套特殊的机制,防止以往的资料遭到窜改。

② 分散式系统。区块链是一种分散式系统,它不存储放置在某一两个特定的伺服器或安全节点上,而是分散式地存在于网路上所有的完整节点上,在每一个节点保留资讯备份。

③ 网路底层协定。区块链是一种共识协定,基于这种协定,可以在其上开发出数目繁多的应用。这些应用在每一时刻都保存一条最长的、最具权威的、共同认可的资料记录,并遵循共同认可的机制进行无须中间权威仲裁的、直接的、点对点的交互资讯。

层出不穷的其他数位货币

由于区块链最先被应用于数位货币——比特币,所以各方的开发设计者很容易想到,运用或改造这种区块链技术(加密演算法、处理时间、区块大小等)可以造出新的数位货币,我们不妨称之为1.0 时代。1.0 时代中各种数位货币层出不穷,截至二○一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统计显示已知的有六百八十八种,从分文不值到估值上亿美元。我们简要介绍除比特币以外,排名靠前的三种。

1. 以太坊(Ethereum)

以太坊是下一代密码学帐本,支援众多的高级功能,包括使用者发行货币、智慧协议、去中心化的交易、普遍认为的第一个完全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s)或去中心化自治公司(DACs)应用。使以太坊与众不同的是,实现这些功能的方式。

以太坊并不是把每一单个类型的功能作为特性来特别支援,相反,以太坊包括一个内置的图灵完备的指令码语言,允许透过被称为「合约」的机制来为自己想实现的特性写代码。一个合约就像一个自动的代理,每当接收到一笔交易,合约就会执行特定的一段代码,这段代码能修改合约内部的资料存储或者发送交易。高级的合约甚至能修改自身的代码。

2. 瑞波币(Ripple)

瑞波币是Ripple网路的基础货币,就像比特币一样可以在整个网路中流通,而不必局限于熟人圈子。瑞波币引入闸道系统,它类似于货币兑换机构,允许人们把法定货币注入、抽离Ripple网路,并可充当借贷双方的桥梁。

3. 莱特币(Litecoin)

莱特币与比特币相比具有三种显著差异:第一,莱特币网路大约每二・五分钟(而不是十分钟)就可以处理一个块,因此可以提供更快的交易确认;第二,莱特币网路预期产出八千四百万个莱特币,是比特币网路发行货币量的四倍之多;第三,莱特币在其工作量证明演算法中使用了由科林・珀西瓦尔(ColinPercival)首次提出的Scrypt 加密演算法,这使得相比于比特币,在普通电脑上进行莱特币挖掘更为容易(在ASIC 矿机诞生之前)。

每一个莱特币被分成100,000,000个更小的单位,通过八位元小数来界定。不同于比特币,Scrypt所具有的记忆体密集特性,让莱特币更适合用图形处理器(GPU)进行「挖矿」。为Scrypt实施的FPGA(现场可编辑逻辑闸阵列)和ASIC(专用积体电路),相比于比特币使用的sha256,更为昂贵。

区块链的实际应用

比特币也许是区块链上最著名的应用,除了比特币以及以它为代表的数位货币之外,近年来也涌现出了许多其他应用。我们也将会在后面的章节展开财产、物流、存储、选举等各方面应用案例的详细说明。这里仅仅举出部分例子,略微彰显它广阔的前景:美国线上零售商Overstock就基于区块链开发了一个名为「t∅」的股权交易平台。在同一领域,那斯达克宣布与Chain达成合作协定:他们正试图用区块链来颠覆股票交易市场。与此同时,高盛和巴克莱等金融机构目前也在联手新创公司,为市场开发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新框架。

许多新创公司又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计画利用区块链来交易实体资产。比如,Bitproof和Blocknotary试图透过在区块链上记录合约交易来颠覆这些行业,他们不是在公证人面前完成房屋买卖,而是将合约保存在公共帐单上。

另外,Colu正在利用区块链,通过数位权杖(digital token)来管理资产——数位权杖可以开启线上服务或实体资产。

这项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慧财产权领域。例如,Verisart正在利用这种分散式技术来验证艺术作品的真伪。它给艺术作品相应的版权编码,然后将它们记录在区块链中。另外,Proof of Existence还利用公开帐单追踪使用者创建的档。

区块链还可以用来验证人的身分。ShoCard会给个人身分资讯编码并进行保存,还能实现合约的智慧化管理:这得益于这种分散式基础设施,一旦满足了某些条款,合约即会自动处理。IBM目前正在开发这种应用,该公司还公布了与三星ADEPT的合作计画——ADEPT是一个在物联网领域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概念验证。

区块链的颠覆特点

如果我知道我将在何处死去,我将不去那个地方,这样我就可以得到永生。这是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经常引用的一句俏皮话,其中充满了深深的、反向思考的智慧。如果我们今天希望了解区块链的种种特性所带来的去中心化、分散式等对于传统的颠覆,我们不妨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传统的方式意味着什么,或者说中心化意味着什么?集中式又意味着什么?

我们设想一个例子,假定在一万年前,我手里有一个贝壳,对方有一袋盐,我俩简单直接地换走,而我们不需要知道过多对方的资讯,也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家庭住址、身分证、信用等冗余资讯。我的东西对他有价值,他的东西也对我有价值,我就可以直接跟他请求交换。但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复杂以及不必要之物充斥在我们的价值传输网路中。现在,我们做一个非常简单的交换过程,必须依赖银行或下面例子中的钱庄。首先,把我们的价值转化为银行记帐单位,然后透过一个中心化的节点银行,进行这种价值的传输。

我们看一下极端中心化集中式的处理方式。

第一步,登记你(持贝壳少年)的姓名、年龄、身分证、住址、薪资,提供给中心化钱庄。

第二步,登记他(持盐少年)的姓名、年龄、身分证、住址、薪资,提供给中心化钱庄。

第三步,你把贝壳寄往钱庄。

第四步,卖盐的少年把盐寄往钱庄。

第五步,钱庄把盐寄给你。

第六步,钱庄把贝壳寄给对方。

第七步,钱庄把你们两人的信用值各自+1,并在钱庄内保管你们的信用记录。

而去中心化、分散式处理方式:你和少年交换盐和贝壳,并不需要太多其他资讯,交易位址、金额记录登记更新到区块链上。

我们不难看出,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去中心化分散式处理,不仅更加便捷,而且也更加自主。你并不一定需要一个掌握你所有资讯,甚至与交易无关的,毫不必要的资讯的中心化代理(钱庄)来协调处理你的一切交易。这不仅是不安全、不便捷的,还可能造成资讯不对称,甚至被「中心」反向控制,因此也是不必要的。

贝尔的电话技术、二十世纪九○年代的互联网的颠覆性来自于它们所带来的便利,对人类生活和行为的巨大改变。有了电话和手机,我们就可以端对端及时发送资讯进行通信;有了互联网、微信和QQ,语音、文字、视频等「资讯」和「资料」 才可以方便传播,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和联络更加直接、便捷。总体而言,传递消息的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直接、便捷、流畅。但是现在我们在传递钱、资产这样的「价值资产」 时,我们的网路还处于一个十分臃肿、低效的状态,某些方面甚至不如原始社会时,贝壳与盐等物物交换的网路。

可以发现,区块链就是一个「去仲介化」的「价值传输网路」。如果说「拜占庭将军问题」揭示出了我们分布散落的个体节点之间资讯传达与协同的困难,那么区块链就是一种解答,迄今为止最有力、最清晰、最具有现实性的一种解答。它解构了信任代理(仲介)存在的必要,提供了另一种点对点直接交互的可能。就像我们在原始社会中一样,真诚地面对面地互动交流,不需要任何仲介,甚至不需要双方的信任,只需要有限的了解,便可以来去匆匆,相忘于江湖,其中的互动皆留给底层。这使交易乃至于一切互动更方便、更有效率。

在一个一个点看,这只是个体之事,但从更高的维度看,它也使大规模的、无仲介的协同互动成为可能。不再需要强权、巨大仲介的集中智慧处理,而智慧则隐于底层、隐于链条、隐于各处。它不是庞然大物似的存在,但又细微地无所不在,这种智慧终将重新塑造出我们商业、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未来。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btbwhy/1996.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