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量子运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密社群开始关注其对比特币安全性的潜在威胁。Tether 执行长 Paolo Ardoino 近期表示,尽管目前量子运算尚未对比特币的区块链安全构成即时风险,但某些闲置钱包,尤其是与中本聪相关的地址,可能会首先受到影响。
量子运算可能让「死去的比特币」回到市场?
Tether 执行长 Paolo Ardoino 在最近的推文中指出,量子运算目前尚未对区块链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然而以中本聪为首的闲置钱包,可能会随着量子运算技术的进步而变得脆弱。
Ardoino 首先向加密社群保证,比特币的密码学安全性仍然稳固,目前的量子运算技术仍远未达到威胁比特币的程度,且当该技术真正成为风险时,比特币网络将采用抗量子攻击的技术应对。
然而,他也指出,如果量子运算技术取得突破,一些长期未使用的比特币钱包可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持有者已遗失私钥或已故的钱包。其中,最具争议的资产便是据信由中本聪掌控的约 120 万枚比特币:
所有闲置的比特币,包括中本聪的 (如果他已离世) ,都可能被骇客破解并重新进入市场流通。
即便如此,他仍强调量子运算不会影响比特币的核心经济模型:
无论如何,比特币总量依然是 2,100 万枚,这一点不会改变,就算量子运算技术再强大也无法动摇。
Ardoino 的这番言论,恰逢近期 Google 预测商用量子运算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实现之际,该技术的进步,使得加密货币社群开始关注其对比特币安全性的潜在影响。
比特币社群或需采取预防措施
Ardoino 的观点与 Ava Labs 共同创办人 Emin Gün Sirer 的看法一致。
Sirer 在去年 12 月曾指出,比特币早期的交易方式采用了「支付至公钥 (Pay-to-Public-Key, P2PK)」格式,该方法直接暴露了公钥,使其可能成为量子攻击的潜在目标:
中本聪早期挖出的比特币使用的是 P2PK 格式,这代表公钥已公开,让攻击者有着充裕的时间来破解私钥;为了降低未来风险,比特币社群可能需要考虑冻结这些比特币,或更广泛地设定一个最终期限,让所有 P2PK UTXO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帐务处理模型) 失效。
量子运算风险仍需留意
量子运算利用量子力学原理,以远超传统电脑的速度处理资讯,这项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其削弱现代加密技术,甚至影响区块链网络安全的担忧。
随着 Google 最近发布了其最新的量子计算晶片「Willow」,这使得人们重新关注量子运算对网络安全的潜在影响。虽然许多分析师认为,量子运算真正构成实际风险可能还需要 10 年以上,但 Google 量子部门负责人 Hartmut Neven 近期表示,商业化应用可能在五年内实现:
我们对于能在五年内看到透过量子电脑实现具体应用充满信心。
理论上,一旦量子运算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它或将能够破解传统加密密钥并使得区块链交易能够被操纵,包括未经授权的读取及双花攻击问题等。
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产业已经在积极研发应对措施,包括 Solana 在内的多个区块链网络正在开发抗量子密码技术,确保区块链技术能够与产业威胁同步发展,以维持加密货币的安全性。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btbzixun/30504.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