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流分析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如何实际应用币流分析、理解其法律意涵,并有效防范相关资安风险,成为许多新手进入区块链世界的重要课题。
揭开币流分析神秘面纱,链上追踪是什么
「币流分析听起来好像很高深,其实我们把它今天拆解下来,你们会觉得对你来说那个距离会更近一点。」陈采履首先点出,币流分析的核心本质就是「资料分析」,立基于区块链(或称分散式帐本技术)公开、透明的特性。
他进一步阐述,这项技术的应用远超一般想像,横跨多个专业领域:
财务金融与会计:
会计师可利用币流分析工具,查核交易所是否确实将客户资产与公司自有资产分离保管,满足法规要求。
资讯安全:
在发生骇客攻击事件导致大量加密货币被盗时,币流分析是追踪赃款流向、尝试拦截或冻结资金的关键手段。
法律、法遵与执法:
从业人员(如交易所法遵人员)需透过币流分析监控客户链上交易,识别来自高风险来源(如暗网、制裁名单、恐怖份子融资、如「创意私房」相关地址)的资金,并产出风险评估报告。执法机关(如检警调)则利用此技术调查各类犯罪(如性剥削勒索支付比特币)的金流轨迹,以锁定嫌疑人或厘清案情。
投资分析:
市场参与者可利用链上数据追踪「聪明钱(Smart Money)」或机构大户的动向,判断潜在的买卖点。风险投资(VC)机构在评估Web3 专案时,也会运用币流分析来审查代币分配的合理性,以避免投资到「拉高倒货(Rug Pull)」的恶意专案。
谈及加密货币,陈采履感慨「币圈被污名化了很久,就是因为大家讲到加密货币都会想到诈骗」。
为了让听众能更快了解目前的诈骗手法,陈采履将常见的加密货币相关诈骗归纳为几种类型:
转帐型诈骗:
透过假投资平台、假工作机会等名目,操控受害者购买虚拟货币后,将其转入诈骗方指定的钱包地址。
垃圾币型诈骗:
发行无实际价值的虚拟货币或NFT,利用直销、虚假承诺(如兑换高价商品却拿到模型机)等方式骗取投资。
名义型诈骗:
仅以虚拟货币投资为幌子(如宣称「泰达币挖矿」),实际上资金往来仍是法定货币,与区块链技术本身无关。
洗钱媒介型诈骗:
诈骗所得(可能是法币)最终透过层层转换变成虚拟货币,利用其跨境、快速转移的特性进行洗钱。
根据Chainalysis的报告,链上诈骗收益最高的类型是「高回报投资诈骗」与「杀猪盘(Pig Butchering)」。陈采履特别说明,杀猪盘通常始于建立关系(恋人、亲友、工作伙伴等),利用长时间(甚至数月至一年)取得信任后,再以「有个很棒的投资机会」诱骗投入资金,最终往往演变成投资诈骗。
而除了以上几种常见诈骗之外,针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有几种是币圈用户需特别小心的诈骗类型:
恶意授权(Malicious Approval / Crypto Drainer):
透过钓鱼网站诱骗用户连接钱包,并签署看似无害的「授权(Approve)」交易。用户需仔细检视授权内容,因为这可能给予诈骗者无限额(通常是2 的256 次方减1)提取用户钱包内特定代币(如USDT)的权限。
拉高倒货(Rug Pull):
专案方透过行销炒作拉高币价,吸引投资者买入后,再大量抛售导致币价崩盘。链上警讯包含代币分配高度集中在专案方手上(Fair Launch 问题)、智能合约藏有无法卖出的限制(Honey Pot)、白皮书承诺与实际不符(如鱿鱼币案例)。
地址下毒(Address Poisoning):
诈骗者向目标地址发送零值交易,并使用一个与目标常用交易对象地址「首尾相似、中间不同」的地址。目的是赌用户下次转帐时,从交易历史复制地址不察,误将资金转入诈骗地址。
矿工费诈骗:
在社群留言区散布「免费赠送」的钱包助记词,该钱包内有代币但缺乏转帐所需的矿工费(Gas Fee)。当贪小便宜者试图转出代币而汇入矿工费时,预设的脚本会立即将该笔矿工费自动转走。
最后,陈采履也提醒,若不幸遭遇诈骗,务必完整搜证,包括对话纪录、交易序号、钱包地址等,并向执法机关报案,切勿轻信保证追回款项的二次诈骗。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btbzixun/31660.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