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公布2025年的重点投资领域,能源、太空、国防、机器人技术都值得关注。
矽谷知名创投a16z(全名Andreessen Horowitz)于近期公布2025年的重点投资领域。其中,共分成8大领域,而AI依然是关键字,提供创业家们参考:
1. 生物与健康(Bio + Health)
医疗产业正面临史无前例的临床人力资源短缺危机,目前使用过多的人力来完成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大幅增加医疗体系成本。 a16z表示,期待出现专业的AI模型成为医疗领域中的「超级人力资源调配平台」,通过AI技术来高效分配与管理医疗人力,减少重复劳动。
此外,针对新药开发,建议生物科技新创专注于治疗常见重大疾病,例如近期引发市场热议的GLP-1(肠泌素药物)。原因是药物开发是一项艰巨任务,生物学的复杂性让预测极为困难,且必须通过严格的实验验证,最终要取得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此一过程可能需要10年时间与10亿美元投入。
新药开发的切入时机也至关重要,「(开发新药)就像酪梨的成熟过程:如果太早进行开发,目标可能还没成熟;但如果等得太晚,则会错过最佳的时机。 」a16z形容:「目标的成熟度难以预测,一旦某个目标被确认有效,许多公司就会竞相争夺,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的加入下,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吸引了更多的大型制药公司和投资者关注。」
a16z表示,药物开发的回报丰厚,但前期投入成本高,建议新创专注于治疗常见重大疾病。图/ shutterstock
2. 消费者(Consumer)
一些AI影片制作工具目前看似小众,但具备成为大型公司的潜力。
现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张图片或简单文字提示来生成短影音,市场上也已经有许多类似产品问世,它们的功能相似,但在影片的一致性与品质上仍有差异。
根据a16z预测,到了2025年,预计AI影片制作工具将实现以下突破:故事情节更深入(不再仅仅是无上下文的5秒短片),影片品质大幅提高且角色一致性更强;工具更专注于特殊用途,例如产品行销用影片、电影长片、超现实的3D 虚拟角色、无缝背景图像与B-roll(辅助镜头),以及动漫风格的转换。此外,这些工具还会针对不同发布平台进行改善,例如TikTok、YouTube、广告宣传或大银幕。
随着创作工具的生产效率提高、延迟感逐渐消失(每秒可生成更多内容),预期AI影片工具的使用场景将出现更多可能性。例如教育环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即时的反应(分心或困惑)调整课程内容或重述重点。形成即时的回馈循环,「这将重新定义每一个创作流程,让人机协作成为可能。」
2025年也有机会成为「AI大脑」之年。随着每个人都产生大量的数位足迹,包含简讯、电子邮件、推文、浏览记录等,以及在社群平台TikTok或Reddit上的留言,现在透过大型语言模型(LLMs)可以将这些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一种「数位大脑」,帮助了解个人的思维方式与情感,这将催生出许多知识应用与工具。
「将有更多人开始使用AI作为无限记忆库,来指引他们的决策、互动与个人成长,利用AI进一步撰写符合个人风格的电子邮件,或以公司标准来创建投影片,提升工作效率。」 a16z预测。
3. 加密技术(Crypto)
a16z花了极大篇幅描写区块链领域与加密趋势。
首先是「去中心化自主聊天机器人」(DAC)的诞生,利用TEE(可信执行环境)自主运行的AI机器人,这里的关键是去中心化,让机器人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真正自治、价值十亿美元级别的实体。
其运作逻辑是:TEE提供一个可以执行应用程式的隔离环境,使去中心化系统的设计更加安全。在这种架构下,TEE的作用是证明聊天机器人是自主运行的,并非由人类操作员控制。由此想法进一步延伸成「去中心化自主聊天机器人」(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hatbot,简称DAC),这种聊天机器人可以自主创建有吸引力的内容来建立粉丝社群,通过各种方式从受众中获得收入,也可以用加密货币管理资产,所有相关的密钥将由TEE管理。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AI,周遭充斥着网路冒名顶替、多重身份、深伪(deepfake)诈骗,加密领域也需要「人格证明」(proof of personhood)来确认我们正在与真人互动。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方法来建立数位身分,将内容以数位方式隐私地与个人连结,提高身分被冒用或遭遇攻击的边际成本。
加密领域充斥网路冒名顶替、多重身份、深伪(deepfake)诈骗,亟需要「人格证明」(proof of personhood)来确认我们正在与真人互动。图/ shutterstock_2376208005.jpg
4.企业与金融科技(Enterprise + Fintech)
在银行、保险与医疗产业,企业每年花费无数时间和数百万美元来遵守合规要求。如今,银行和保险的相关法规平均涵盖数万页,而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的贷款文件就超过1,000页。对企业来说,掌握这些规范需要繁琐的工作流程,并且需要大量时间来招聘和培训员工。
对消费者而言也存在隐性成本。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50万名消费者拖欠房贷,假设这些人能够与了解房利美(Fannie Mae,旧名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1,000多页服务指南的AI代理(AI agent)交谈,快速获得精准解答,帮助修改贷款条款并获得缓解,这将大大提高效率。
随着AI从「辅助工作」逐步转变为「直接执行工作」,预计这些AI工具能转变为主要负责审核的角色,既能储存核心资料集(例如客户资讯、订单信息等),也能协助用户完成合规工作,这将是合规法遵——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变革的关键时刻。
5. Games(游戏)
新一代的皮克斯(Pixar)将崛起,「这些公司将利用AI原生的叙事形式,模糊电影与游戏之间的界线。」
a16z指出,传统上,大多数游戏的渲染是透过预先构建的素材来完成,这些素材可能需要数年的开发时间,但现在,新的AI原生叙事格式被称为互动影片(interactive video),可以即时生成整个游戏,不需要游戏引擎(意思是已经编写好的可编辑游戏系统或)或预建素材,而是基于玩家输入推断下一个游戏画面,以此产生客制化且无限延伸的游戏体验。
近期在影像生成模型已经取得惊人进展:过去一年(指2024年),OpenAI、Luma Labs、Pika 和Runway 等公司推出突破性影片生成模型。随着DeepMind 和微软等团队的持续研究,a16z相信很快会出现一家利用互动影片讲故事的新媒体科技巨头,主导游戏、电影与AI领域走向。
a16z相信,我们正处于下一代皮克斯崛起的前夕,这些公司将利用AI 原生的叙事形式,模糊电影与游戏之间的界线。图/ Max Cortez on Unsplash
6. Growth-stage tech(成长期科技)
搜寻引擎的市场板块正在出现变化。 a16z指出,Google目前掌控约90%的美国搜寻市场,但其影响力逐渐下降。
不仅仅来自反垄断的法律压力,生成式AI也持续挑战搜寻领域。对比ChatGPT拥有超过2.5亿每周活跃用户,Perplexity也快速扩张中、月增长超过25%,其查询字数平均为10个字,是传统搜寻的3倍多,而Claude、Grok、Meta AI、Poe等其他聊天机器人也正在瓜分搜寻市场。
根据a16z,60%美国消费者在过去30天内使用过聊天机器人来研究或决定购买产品;许多专业人士也透过AI新创获得协助,例如在Causaly平台上搜寻科研文献、透过Harvey解答法律疑问。
80%的媒体流量自2023年以来严重下降,这与GPT和AI搜索工具的激增现象相吻合。图/ silvabom via Shutterstock
7. Infrastructure(基础建设)
在AI主导的竞赛中,运算能力已经成为关键国家基础设施,但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能力参与竞争,原因是训练与推论大型AI模型需要数以千计的高功率GPU,极其耗费能源,还需要拥有足够的土地来有效散热数百兆瓦热量。
在未来5~10年,a16z预测,如果要保持在前沿AI的竞争中,世界一流的超级数据中心将需要开发大约3到6吉瓦(GW)的装机容量。目前还没有国家达到此一规模,但多个国家——包含美国、中国、日本、新加坡和沙乌地阿拉伯等——正在争相通过建设AI基础设施来实现这个目标,每次建设约100至150兆瓦的运算能力。
「这些在AI领域投资、增加运算能力、发展可持续能源来源并且制定前瞻性政策的国家,将主导全球科学和经济发展的未来。」a16z表示。
除了传统的大型云端伺服器,小型装置上的AI模型也将在数量与使用量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消费者市场。例如智慧型手机、物联网(IoT)设备的即时数据处理与推论,将催生新的用户行为,并且提高用户对即时互动的期待。
这样的趋势正在发生:例如AI PC(AI电脑)的文字编辑器内建LLM,帮助用户快速草拟电子邮件,这一切都在本地设备运行处理,提供快速且流畅的用户体验。
8. 美国科技创新(American Dynamism)
最后,在能源、太空、国防、机器人技术等领域也值得继续留意。
预计2025年的核能需求将大幅提升,原因是监管改革、民众热情、资金注入以及对能源电力需求的渴望,将促成新型核反应炉(reactor)建设,甚至促成一些已经退役的核电厂重新启用。
而随着太空技术进步,尤其是马斯克SpaceX的星舰(Starship)太空船试射成功,预计将开启前所未有的行业机会,比如在太空中开发生物医学实验室,以及快速将人员与货物运送到地球各地。
SpaceX在11月30日凌晨,成功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一枚猎鹰9号火箭。图/ spacex x
「我们可能正在接近太空时代的来临。」a16z指出:「星舰的成功提升了将人类送上月球和火星的能力,以及将资料中心、太空站等大规模设施送入太空。这意味着我们将能够在微重力环境中开发生物医学实验室,并且能够在40分钟内将人员与货物运送到地球的各个角落,2025年可能是科幻变为现实的开始。」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hqfx/29438.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