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回应社群FUD,提五大方向进行以太坊基金会改革


以太坊基金会宣布重大架构改革,聚焦技术专业提升、强化与生态系联系及支持应用开发,确保去中心化与隐私技术发展,同时维持核心价值与全球中立地位。

改革背景与社群质疑

以太坊创办人Vitalik Buterin 昨(1/18)日宣布,为因应社群日益强烈的批评声浪,以太坊基金会(Ethereum Foundation,以下简称EF)将进行重大架构改革。

Vitalik 表示,这项改革已酝酿近1 年之久,部分调整已对外公开,其它则仍在推进中。面对外界对EF 角色的种种疑虑,他强调此举并非要改变以太坊的核心价值,也不会让基金会沦为政治或利益集团的竞技场,而是希望提升领导团队的技术专业度,并加强与生态系各方的紧密联系。

这项声明的契机,源于近来社群对于EF 在技术决策、资源分配和政治立场上的诸多批评。 Vitalik 指出,过去几年来基金会的去中心化定位与中立性备受肯定,但同时也面临外界对其「领导空缺」的担忧。

如今,EF 决定重新检视组织结构,希望藉由引进更多技术专家、扩大对应用开发者与Layer2 的支持,让以太坊生态更具活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调整正逢以太坊技术加速演进之际,包括Pectra 升级以及对零知识证明(ZK)等隐私技术的关注,都在2024 年至2025 年期间陆续登场。 EF 希望透过此次改革,确保新技术落地时能兼顾效率与核心价值。

改革目标与明确非目标

根据Vitalik 公开的资讯,此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涵盖五大方向:

  1. 提升EF 领导层的技术专业能力:确保领导层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准,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区块链生态需求。

  2. 加强与生态系参与者的双向沟通和联系:包括新老使用者(个人和机构)、应用开发者、钱包开发者和Layer2 开发者,确保EF 能有效支持这些关键角色。

  3. 吸引新人才,提升执行能力与速度:通过引进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加速项目推进与决策执行。

  4. 更积极地支持应用开发者:确保在应用层面,实现对隐私、开源和反审查等重要价值和不可剥夺权利的坚持,并使其真正惠及使用者。

  5. 持续提升去中心化与隐私技术的应用:加强以太坊链上技术的使用,包括支付和财务管理,进一步推动去中心化和隐私保护技术的实践。

然而,Vitalik 也特别强调了四项「非目标」原则,EF 不打算改变现行的开放、多元文化,希望避免外界过度解读。例如:

  1. 避免进行意识形态或文化上的极端转变:避免从现有的包容性与协作心态,转向某种极端或排他性的文化模式,例如「青铜时代心态」。保持以太坊的多元与中立性。

  2. 避免过度游说:应谨慎对待对监管机构和政治人物(尤其是美国及其它大型强国)的积极游说行为,避免损害以太坊作为全球中立平台的地位。

  3. 避免成为利益集团的竞技场:确保以太坊的核心价值不被特定利益集团劫持,防止特权势力对生态系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 避免高度集中化:杜绝将组织过度集中化的倾向,并避免EF 成为以太坊生态系中的「主角」,以维持去中心化和分散式治理的初衷与价值。

Vitalik 表示,如果有人对这些原则不满意,大可自立门户,另行创建新的组织。

以太坊未来走向

Vitalik 认为,此次改革代表EF 整体思维的重大调整,但同时也呼应了以太坊一直以来的核心精神:开放、去中心化与多元发展。他希望透过优化领导架构,让EF 更有效率地凝聚社群力量,并在技术与价值观上与生态系保持一致。

未来数年内,以太坊在可扩充性、隐私保护与金融应用的落地上都将有关键突破,EF 将扮演「支持者」与「协助者」的角色,让生态系真正主导技术与应用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这些改革措施能否回应各方期待,还需时间检验。不过,Vitalik 对此显示了高度决心,并相信唯有持续维持开放态度与去中心化理念,才能让以太坊在全球舞台上保持领先。在面对新一波技术更迭与区块链发展潮流时,以太坊基金会也将持续聆听并服务整个生态系,力求在技术进步与维护核心价值之间取得平衡。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hqfx/30245.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