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院用区块链技术冻结加密货币钱包资产成香港首例

香港高等法院首次批准透过区块链技术,向两个涉持有被盗加密货币的钱包持有人颁令冻结涉案资产,为本港首例。

负责相关案件的律师、科技公司网络安全顾问朱乔华指,有关做法有如「在钞票上印上赃款二字」,有效冻结被盗的加密货币,阻止相关资产被转移。他表示,在发出代币化法律通知的技术上已领先英美等国,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本地及外国的人士,透过香港的科技公司及执法部门解决加密货币争议。

透过区块链技术颁禁制令首例

一间名叫Worldwide A-Plus Limited的公司于2024年12月初入禀高等法院,指被偷去260万泰达币(USDT),即美元等值加密货币(折合约2024万港元),要求向两个持有涉案赃款的Tron(波场)加密货币钱包地址的持有人颁布禁制令,冻结钱包中的资产。

法庭于12月批准透过区块链技术,向涉案的两个加密货币钱包持有人颁布代币化禁制令(tokenized injunction order),即在区块链上纪录有关禁制令,有关案件为香港首例。由于所有加密货币的交易细节都会被纪录于区块链,如有人与涉案的加密货币钱包交易,都会看到纪录在区块链上的禁制令,有如物业被「钉契」。


被高院颁发标禁制令的Tron(波场)加密货币钱包地址,涉持有泰达币赃款。 (REUTERS)

法庭首向加密货币钱包地址持有人发禁制令

原告的代表律师刘敏廷指,目前法律要求亲身送达法庭文件和法律通知,难以处理涉向冷钱包(cold wallet)地址的持有人发信的问题,相信运用最新的技术向冷钱包地址的持有人有效送达法庭文件和法律通知,显示香港法院已准备好接受使用新方法以应付虚拟资产相关纠纷的独特性。

香港过往亦有涉加密货币骗案的苦主提出民事诉讼,法庭曾向个人或公司被告颁下禁制令,是次案件是法庭首次对身份不明的加密货币钱包地址持有人发出禁制令。

新技术发禁制令涉案人无法辩称收不到通知

负责发出代币化禁制令的科技公司万高讯科(Marco Systems Limited),公司的网路安全与资产追回专员、律师朱乔华指,法庭接纳了两个加密货币钱包地址为案件被告,案例打破了过往无法得知骗徒身份便无法遁法律途径起诉的迷思。

有关代币化禁制令为全球适用,朱乔华指,做法有如在「在钞票上印上赃款二字」,任何人都无法以收不到通知为由,辩称不知道有关加密货币钱包涉案。

朱乔华指,任何人进入或处理涉事钱包内的加密货币都会有刑事责任,相信无人敢与其交易,进行交易亦会触发第三方交易平台的防洗黑钱机制,变相成功冻结及锁上有关帐户。他表示,法庭颁令后,钱包内的资产无再被转移,相信已成功执行禁制令,形容有关行动如为执法部门「封了凶案现场」。

朱乔华表示,发出代币化法律通知是解决虚拟资产相关争议方面的重大进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涉加密货币争议的人士,向法庭申请以此方式追讨损失。他又指,香港在发出代币化法律通知的技术上已领先英美等国,相信未来涉加密货币争议的外国人,亦可以透过香港的科技公司及执法部门追讨损失。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hqfx/30259.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