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迷因币(Meme Coin)持续在市场上掀起热潮,币安(Binance)近日因 TST(Test Token)上架交易所引发争议,部分投资者质疑币安的上市标准,甚至有人认为这与币安一贯强调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
针对这些疑问,币安创办人赵长鹏 (CZ) 透过社群媒体发表看法,澄清自己的立场,并分享他对迷因币现象的见解。
CZ 强调 TST 并非他本人推荐,反而因澄清而更火爆
CZ 表示,TST 并非币安官方或他本人推动的专案,原本只是币安用于影片教学的测试代币,并没有实际的投资价值。然而,当他试图澄清此事时,TST 反而变得更受关注,意外引发更大的热潮。他笑称:「每次澄清,只会让它变得更热门,不知道为什么。」
他也表示,听说 TST 已经有网站和 X 帐号了。但两个都不是 BNB Chain 或任何币安相关团队制作或控制的。是来自社群,他也不知道是谁。
币安是否背离基本原则?CZ:没有,我始终专注于基本原则
对于外界质疑币安是否偏离了强调基本原则的原则,CZ 明确回应:「我是一名建设者(Builder),我始终专注于基本原则。」他强调,自己对于专案的核心价值仍然相当重视,不会因市场炒作而改变评估标准。
CZ 是否「迷上」迷因币?他的投资组合揭晓
市场也开始好奇,CZ 本人是否对迷因币产生兴趣?对此,他幽默地表示:「如果你问我是否『迷上』(into)迷因币?这取决于你的定义,但我至今没有买过任何迷因币。」
同时,他也透露自己的投资偏好:
– 主要持有 BTC(比特币)和 BNB(币安币)
– 没有购买 NFT、艺术品、超跑等收藏品
– 没有投资多数山寨币(Altcoins)
虽然他没有投资迷因币,但他强调:「这并不代表我反对它们。」
为何币安允许 TST 上市?CZ:交易所有竞争压力
CZ 进一步澄清,他本人完全不参与币安的上市决策,因此他无法确定 TST 为何能够通过上市审核。但他提到,一个残酷的现实是:
「交易所必须竞争,抢先上架市场热门币种。」
这意味着,只要某个币种在市场上拥有高交易需求,交易所就有动机让它上架,而不需要专案方主动联系交易所。因此,他建议投资者:「与其要求交易所上架你的币,不如专注于打造优质专案。」
坦承币安上币有瑕疵,是否存在解决方案?
他认为币安上市过程有点瑕疵。他们在宣布消息之后,4 小时后就上市。有预先通知是必要的,但在这 4 小时内,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 上的代币价格上涨,然后让人们在 CEX (中心化交易所) 上抛售。
有意见认为,CEX 应该借鉴 DEX 的模式,让 CEX 可以同步上市新币种,并且与 DEX 整合流动性。CZ 回应,有道理,CEX 应该要可以自动上市所有币种,就像是 DEX 一样。但是他现在已经不再管理这些事情了。
迷因币为何比功能型代币更受欢迎?CZ 提出三大原因
迷因币的兴起让许多开发者疑惑:为何市场上有这么多资金愿意投入迷因币,而非功能型代币(Utility Tokens)?CZ 提出以下三大推测:
监管压力导致迷因币崛起
近年来,许多监管机构开始打击具有功能性的代币,将其归类为证券(Securities),导致专案方无法发行这类代币。因此,市场开始转向监管风险较低的迷因币。
迷因币更适合投机炒作
CZ 指出,「投机者」是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更喜欢高波动的资产。然而,传统具备实体价值的资产(例如房地产)通常价格较为稳定,缺乏炒作空间,因此交易活动较低,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相比之下,迷因币波动大,适合短线炒作,因而吸引大量交易者进场。
迷因币是一种文化现象
CZ 直言:「迷因币很有趣,这是一种文化现象。」他承认自己并非这方面的专家,但他提醒:「不要与迷因币社群对抗,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支持力量。」
市场资金充足,关键是打造「人们想要的东西」
最后,CZ 强调:「市场上有大量资金准备投资,关键是开发出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他鼓励开发者:
- 专注于建设,开发有价值的产品
- 理解市场趋势,掌握投资者心理
- 保持风险管理,避免盲目投机
他以幽默的语气总结:「祝大家开发顺利,迷因快乐! 但记得管理好风险。」
迷因币热潮下,交易所的选择与市场现实
从 CZ 的回应可以看出,迷因币的崛起是市场驱动的结果,而非币安主动推动。交易所作为竞争激烈的市场参与者,必须快速回应交易需求,这也是 TST 能够上架的关键原因之一。虽然 CZ 未曾投资迷因币,但他也不反对迷因币的存在,并认为它是一种市场现象,开发者应当顺应趋势,打造真正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无论是功能型代币还是迷因币,真正的成功关键仍然是:「市场需求」与「用户参与度」!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hqfx/30498.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