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七个ICO市场走向衰败的原因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投资人需藉由申购IPO或者在股票市场购买上市上柜的股票。然而,一般投资人IPO有诸多的条件限制。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定义,合格投资人必须至少拥有100万美元的财产,或两年内至少有20万美元的年收入等,简单来说普通散户是无法购买的。

直到ICO加密货币首次公开募资(Initial Coin Offering)的出现,让许多人可以参与并享受到投资的乐趣。ICO是一种创新的募资方式,可以快速的为众多新想法提供资金。它跨越了法律的监管,让每一位投资者投入资金,而不仅仅是经过监管单位认证的投资者,而且他们不需要银行帐户或大量监管认证。早期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得初始产生的代币作为回报,由于代币具有市场价值,因此投资者能将代币兑换成法币获得报酬。

2017年5月到2018年为ICO最火热的时期,在2018年的前5个月,共有537个ICO项目完成发行,成交量达到137亿美元,已经超过了2018年前所有ICO的总和。随便一个ICO项目,都能在一眨眼间筹集到2000万美元。像是Bancor于2017年6月ICO,在短短三小时内获得了1.53亿美元投资,还有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ICO – EOS,总共募资一年的时间,金额达到40亿美元,可以见得当时ICO是多么火烫。

但是到了2018年后期,盛况不再,十分钟不到就募到硬顶的情况已成绝响,现在有些项目募了三个月还募不到五百万美元,只能被迫延长或暂停。除此之外,许多项目虽然募了很多的资金,但一旦上了交易所后,10个项目之中有9个跌破发行价格,导致投资人失去信心,不再投资ICO,甚至批评ICO是个诈骗、圈钱的手法,百分之百会泡沫。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ICO一到二级市场即崩溃的情形,这边笔者帮大家整理了几个原因:

1.没有实际产品的功能型代币

作为功能型代币,必须具有某种形式的代币经济,证明代币将如何在生态系统内使用。但是,现今大多数ICO在没有最小可行性产品或商业模型的情况下进行募资,因此,ICO发行的代币没有立即的实际功能,大多数代币目前唯一的用途只有买卖,缺乏真正的代币经济,导致整体需求和价格完全依赖于交易者。以简单的经济学理论来看:「需求越高,价格越高」,如果代币没有需求,直觉来说,代币本身就没有价值的存在,所以二级市场价格才会跌破发行价格。

2.无资金管理

在ICO阶段募得许多的资金,但是项目还没完成实际的商业模型,无法立即获利。因此许多项目还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支付人力成本、行销费用、办公室租金和其他额外支出等,如果没有良好的资金管理团队,会导致资金滥用。资金如果消耗完毕,项目方会将募得的 BTC ETH兑现成法币,一旦BTC和ETH大规模出售,市场价格就会因此受到影响而下跌,间接地影响到其他加密货币的价格。之后如果项目方没有成果、依旧没有足够的获利能力,就会再次抛售募来的BTC或ETH,如此一来将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二级市场受挫。

3.项目资金募资过多

听过许多项目募资过程相当顺利,不到一分钟便达到硬顶,获得大量资金,但因为不像一般传统上市上柜公司需要公布每年的财务报表,之后资金的运用不透明、不公开,投资人无法掌握自己所投入的资金运用状况。此外,新创公司一开始就拥有大笔资金未必是件好事,虽然新创公司需要资金去完成目标,但是过多的资源可能会遭到浪费。笔者曾听说过有个项目募完资金后不做事,反而花大钱买游艇,到处游山玩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僵尸项目,完全只是在燃烧投资人的血汗钱。以太坊总共募资约1600万美元,与其他项目相比不算特别多,但是却成为目前最成功的ICO项目。有实质的应用,并且团队持续发展技术,俨然成为加密货币界的第二把交椅。这也代表项目方资金不是越多越好,重点是要有完善的规划和实际的应用,创造出项目的真正价值。

4.评级机构分数造假

网络上有许多的ICO项目评级网站,像是ICO Drops、CrushCrypto和Cryptobriefing等,或者ICO评论名人Ian Balina和OhHeyMatty,大部份都会标榜自己的评分公平、公正、公开。但是有些项目可能会为了让自身项目评分看起来比较好看,会向评级机构私下「课金」提高分数,造成评分不实,这也是大众对于部分ICO评级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知名评级网站ICObench曾经爆出可以用金钱购买专家的评分,只要支付给专家一笔款项即可将评分提高,当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

5.团队成员伪造

项目方白皮书上的团队成员有可能是伪造的。有些项目曾被抓到团队成员根本没有这个人,甚至项目花钱买人头的大有人在。因为没有监管机构的关系,使得项目提供的资讯无法辨明真伪,只能由投资者自行花时间研究或调查。因此部分项目方会在其团队成员名单里增加有利于募资的相关人物,借此吸引投资人目光,一步步掉入ICO陷阱。

某个Twitter用户曾经于Miroskii ICO项目网站浏览团队成员资讯时,发现其平面设计师为演员Ryan Gosling的图像,其他团队成员照片则是直接从社交媒体用户的公开个人资料中盗用,团队成员没有一个真实存在,从而得知Miroskii实质为一个空壳项目。

6.人头帐号在社群上发布假评论

ICO项目方使用多个人头帐户加入社群,并于社群内发布讯息讨论。透过添加假的帐户,社群人数一夕之间暴增,创造出社群参与感,使得项目看起来相当热门,提升热度,借此引诱投资者购买代币,但其实都是假的。

上面截图是某个项目的电群,总共有10352个人数,看起来社群人数十分庞大,热度很高,但仔细看可以发现,里面有许多的假帐号充数,并且发出罐头讯息炒热社群,企图吸引投资者注意。虽然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投资者在投资上还是要再三确认。

7.各层投资者之间的资讯不对称

天使轮、私募、预售和众筹不一定同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讯,甚至得到的资讯间有落差,造成资讯不对称的问题。这可能影响整个市场代币的价格波动,许多散户因此会受到利多消息而买进,但其实庄家或大户已经预先得到消息逢低买进,等到利多消息尽出顺势拉盘出货,等到散户接盘后就套牢住,也就是俗称的养韭菜、割韭菜。持续的恶性循环,市场搞坏,投资者就对ICO失去信任。

结论

ICO概念的出现,使得加密货币资金募集变得更加容易,颠覆了传统IPO的形式,项目方不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机制和监管,提升了新创公司获取资金的机会,并为每个投资者提供参与的门票。但是,因为ICO缺乏了基本规范、监管、控制和管理,被不肖的人士利用,打开了被滥用的闸门。

尽管2018年ICO热潮已稍微降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通过ICO投资新创公司的概念已经完全失效,最近也出现话题性火热的STO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 Offering ),需要SEC的监管和国家政策的管制。虽然目前还都在雏形当中,但也许会为加密货币开启一条新的道路。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ico/3532.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