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数字资产的危险陷阱


创作者着迷于创造NFT数字作品、买家也追逐着节节上涨的价格而无法自拔,使得双方都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个不受监管的体系中,每个人都要不断付出金钱、也消耗了大量的宝贵能源;而整个过程中除了创造出一些稀有的数字凭证或代币之外,对社会并没有任何贡献。

很多我们称为「陷阱」的东西都差不多:很神秘、很吸引人;但等你搞清楚状况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太晚了。

最近正成为话题的NFT(Non-fungible token,直译为非同质化代币),不仅是一种数字资产、也已经成为一种高价值的商品,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什么是NFT?

你可以把NFT当做数字化的「神奇宝贝卡」、棒球球员卡、毕卡索的原画、或是1955年迪斯尼动画的实体胶片;而且NFT跟实体艺术品一样,都是一种无法复制、独一无二的资产。

NFT虽然是数字形式的档案,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拷贝无数份,但真正的、经过认证的「原稿」,一次只能属于一个人。

举例来说吧,早期美国职棒选手Honus Wagner的球员卡,因为Wagner个人反对在自己的卡上放香烟广告,所以产量极少,总共只有不到200张;时至今日,一张这种卡在市场上的成交价格已经超过300万美金。

然而即使你拥有这张价值300万美金的球员卡,也不代表你拥有这位球员、这个人的相关权利金收入、或是其他任何权利;你拥有的,只有这张价值连城的纸片而已。

过去百年以来,这就是球员卡交易商业模式的一部分:厂商生产了几十亿张卡,其中大部分的归宿都是垃圾桶;但也有些棒球新秀日后成为大牌选手,让卡片的价值跟着一飞冲天,成为交易市场的宠儿。

再用油画来当例子。某一幅实体作品可能会被偷,也可能因为某些缘故变成世界名画;但无论如何,每一幅实体画都是独一无二的。

即使你因缘际会得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本尊,也并不代表你拥有画中的蒙娜丽莎、也不拥有画家的任何权利;你真正拥有的,只是一张很多其他人也想要的裱框画布。

所以,全世界的人们可以随意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想看多久就看多久,不需要付你半毛钱;因为你拥有的只是「原版」,而不是画家的创作意念。

当然,如果你把这幅画挂在家里的墙上献宝,让全世界知道你是它唯一的所有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如果用艺术品来比方,会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重点:

  1. 收藏珍贵艺术品是一种有几千年历史的行为;所以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知名艺术家的原作是一种象征高品位、高价位的奢侈品。
  2. 如果纯就买卖价值来看,世界上大多数的画作都不值钱;虽然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可能在跳蚤市场就可以便宜买到、甚至可以在路边捡到。很多艺术作品其实很棒,但却乏人问津,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到底什么是NFT?

回到NFT。它到底是什么?

NFT是一种数字凭证(token,请见文末编辑说明),而且是独一无二、别无分号的。每个特定凭证代表某一个数字档案(通常是艺术作品,例如一段影片、一张图片、甚至这篇文章),但它不是作品本身,而是经过作者授权、证明这是原作真品的唯一凭证。

举例来说,美国NBA篮球联盟已经以NFT的形式,卖出了超过2亿美金的「比赛精彩镜头」影片;让有热情(又有钱)的球迷可以一偿心愿,成为这些瞬间的唯一正式拥有者。

于是,陷阱就这么来了。

创作者的陷阱

许多创作者看到这种商机,可能会急于开始大量制造自己的NFT作品来卖钱。这年头,要制造数字加密货币,还得经过买显卡、组矿机、然后耗电「挖矿」之类的复杂过程,才能拥有或买卖,但「创作」NFT艺术品就相对容易多了。

如果笔者(或是你)想做的话,也大可以把在网站上写过的几千篇文章都变成NFT,然后在数字市场上挂牌出售。

为了让作品更值钱,创作者不仅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神追逐NFT,还可能会花更多心力去制造「稀有」的假象,试图让大家觉得作品会增值。

也就是说,这些创作者会变成积极「推广」数字凭证价值的人,而不是「创造」价值的人;因为,「创造」NFT并不一定会拉高作品的价位,「炒作」才可能会。

如果你投资的是股票,或许还可以分配到股利之类的,但NFT放着并不会大钱生小钱;何况NFT本身并不是值得欣赏的作品,而只是代表那件作品的凭证而已。所以简单来说,NFT是一种必须经过「炒作」才会增值的东西。

购买者的陷阱

许多买家或许不知道,NFT虽然独一无二,但在市场上的数量很容易泛滥。以棒球卡市场而言,每年的新秀选手数量是一定的;而实体艺术品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能容纳它们的上架或拍卖货架空间也都有限。

至于NFT作品,则比较像是线上电子书店的书本、或是YouTube网站上的影片一样,要多少有多少,没有空间限制;所以大多数项目的浏览量都只有10个,而不是10亿个。在这种没有上架规范、也不透明的炒作市场上,活生生挂着的就是「泡沫」两个字。

一般人的陷阱

或许大家未来都会多少开始买NFT作品,但这种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凭证是很耗电的;某些这类应用所需要的电力,甚至已经超过美国某些州的用电量。

想像一下,如果只是为了让一个大型线上NFT市集运作,就需要建造一个新的发电厂,而且耗费电力会跟作品受欢迎程度和价值成正比,会是怎么样的景象?(关于这个角度的讨论,请参阅这篇文章。)

简言之,在可预见的未来之中,用于验证区块链交易、以及创造新数字货币的方式,都仍然会使用高耗能、低效率的作法;而且随着交易价格拉高,过程中使用的能源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变少。

这是一种持续的浪费,而且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效率会变得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高,跟大多数技术创新所追求的目标刚好完全相反。

然而,创作者会着迷于创造这些;而且其实必须付出沉没成本的买家,也会因为看到某些NFT作品的价格节节上涨,因而一直追高、无法自拔。于是,创作者和买家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个不受监管的体系中,每个人都要不断付出金钱、社会也因此消耗了大量的宝贵能源。

而这整个过程中,除了创造了一些「稀有」的数字凭证或代币之外,并没有任何贡献。

结语

20年前,笔者就写过一本关于数字货币的书,而且这也是我一直乐于深入探索的领域。但遗憾的是,我认为NFT是个陷阱重重的东西,实在不吐不快、不得不把丑话讲在前面。

如果你对这个题目有深入探索的兴趣,还是再建议一次:可以的话,好好读一下Everest Pipkin这篇探讨数字资产、环保、以及能源之间关系的文章。

至于NFT,建议就先别碰了吧。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ico/8074.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