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是现代最新、最杰出的发明之一。随着目标是建立去中心化网际网络的Web3 解决方案的兴起,正是在这个理念中,它与区块链相遇了,但区块链仍然是一项年轻且不完美的技术。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安全性是任何区块链网络的三个主要目标。
比特币最初是作为区块链而建立的,它使用网络的底层架构来处理用户的所有交易需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很快就发现,对于现代数位解决方案来说,底层网络速度缓慢且效率低落。
这时就增加了其他层(Layer) 以支持更有效率的操作,分别称为Layer 1、Layer 2 和Layer 3。
Layer 1
Layer 1 区块链是指基础层的基础及其关键组件和系列功能。以比特币为例,这包含实际的交易帐本、网络节点,和称为工作量证明(PoW)的验证机制。 Layer 1 比特币是真正的BTC 区块链网络,最初于2009 年推出。
尽管具有开创性,但它并非完美无缺。随着区块链网络的发展,交易处理速度下降、交易成本上升,让扩展变得困难。最重要的是,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已被证明是消耗能源的。
Layer 2
Layer 2 是一种建立在现有Layer 1 基础设施之上的技术解决方案,用于处理初始Layer 1区块链存在的问题。透过这一层新增的附加功能,通常目标是提高到更快的处理速度,并降低交易成本。许多Layer 2 解决方案透过处理初始链上的大量交易,然后以批次模式将完成的交易传回Layer 1,以达到技术上的效率。完成此操作的方式因区块链而异,最常见的是状态通道、侧链和汇总(Rollup)。
状态通道
状态通道可以被视为区块链网络上两位用户之间的隔离通道。在此通道内,用户可以在彼此之间进行微交易,之后,交易的最终状态会被加入到区块链中。这加快了交易速度,因为它不需要主网络的参与。状态通道的范例有比特币的闪电网络、以太坊的Raiden Network。
侧链
侧链交易发生在主链之外,但会被公开记录,这和隐私的状态通道不同。侧链有自己的负责人,并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侧链的中心化程度较低,有自己的共识方法,并透过从主链上分担一些工作量,以协助加快交易速度。侧链的范例是比特币的Liquid Network、以太坊的Plasma Network。
汇总(Rollup)
汇总会将运算移出链,但将实际数据保留在Layer 1 区块链上。汇总有两种类型:Optimistic 和零知识汇总(ZK-Rollup)。 Optimistic 汇总预设所有交易都是有效的,并且仅在怀疑有诈骗时才进行运算。在ZK-Rollup 中完成运算并证明其有效性,然后提交到Layer 1 主链。汇总的其中一个范例是Polygon。
Layer 3
Layer 3 又被称为应用层,它是一个可支援额外功能的层,例如:在区块链之上建立去中心化应用程式(DApp)的可能性。应用层可能由API、用户介面、智能合约所组成。以太坊的工具、安全性和启动项目的速度,是它成为领先的加密项目并继续主导DApp 开发领域的原因。以太坊区块链上的Layer 3 DApp 的范例包含Yearn Finance 和Uniswap。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qkl/29536.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