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蜕变升级
以太坊从2014年通过ICO众筹后发展至今,已历经九年的历程。以太坊同时也是第一个有写入智能合约功能的区块链平台,而当使用的人越多,这条公链也越来越缓慢。
边境(2015年)
以太坊这条公链开始运行时间为2015年7月30日,第一代的版本称为「边境」(Frontier)。
在这个最早时期的以太坊发行初期技术未成熟,仍处于试验阶段,仅供开发者开发程序使用,并允许开发者参与挖矿。采用的是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也就是常听到的POW。运行不久后以太坊进行第一次的【分叉】,并增加挖矿难度。
什么是分叉?
当矿工进行POW工作量证明挖矿时,每当一个区块产出时,公链上会通知所有矿工已经产出新的区块,而所有的矿工就会往新的区块继续进行挖矿往下挖,若有两个区块被同时挖出这时矿工就会讨论该从哪一个区块继续往下挖。
图例上「区块3」之后,同时产出「区块4a」跟「区块4b」,当矿工决定要往「区块4b」这条区块往下挖时,就会同时将另一条区块也复制到新的这条区块上继续运行下去。
家园(2016年)
隔年2016年春季以太坊开始进行第二次分叉,并升级成新的版本,称为「家园」(Homestead)。这也是以太坊第一个较成熟的正式版本。100%采用POW工作量证明,引入难度炸弹,随区块数目的增加,区块难度以指数成长。
以太坊硬分叉
2016年6月份,以太坊上有一个去中心化自治组织The DAO受到骇客攻击,并有当时市值5000万美元的以太币遭受黑客的控制而打算转移到自己钱包,但因The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本身就不具有中央极权可以立即反应,在隔月7月20日以太坊进行硬分叉。
如同前面分叉的说明,如果同时有挖到两个区块,所有矿工需要产生共识,而朝大家共识的那个区块继续往下。但反之,如果两个区块的矿工无法产生共识,就会分成两条独立的区块链各自发展。
这次硬分叉也就将原本的以太坊分叉成两个币种,一个是原本的以太币(ETH),另一个分叉后的币种就是以太坊经典Ethereum Classic(ETC)。
都会(2017年-2019年)
「都会」的开发遇到许多困难而进度延迟,升级分成了三次分叉,2017年10月的「拜占庭」、2019年2月的「君士坦丁堡」和「圣彼德堡」、以及2019年12月的「伊斯坦堡」。
这阶段的几次升级主要都是改善智慧型合约内容的编写,以及提高安全性及挖矿难度也增加许多,并协助以太坊公链日后从POW(工作量证明)转换成POS(共识证明)。
2017年这时期ERC-20也成为日后数据通讯协议的标准,在这协议下,所有采用ERC-20协议发行的代币必须按照规范去发行代币。加密货币ICO(首次代币发行)最为兴盛的全盛时期也是在这个时候蓬勃发展。
宁静(2020年至今)
「宁静」又称为「以太坊2.0」,这个版本是此计划的最终阶段,升级完成后将转至权益证明(POS),届时以太坊将无法再透过挖矿产出新的以太币。并开发第二层(Layer2)扩容方案。以太坊2.0目前预计分成三阶段升级:柏林、伦敦、以及双链合并。
2020年12月1日以太坊的Layer2信标链正式上线,并允许权益证明的抵押,但在升级完成之前无法提领。截至2021年11月已有800万颗以太币已加入权益证明的抵押,约占总发行量的7%。于2021年成功完成柏林跟伦敦硬分叉,EIP1559协议升级后,透过销毁手续费和降低区块奖励的方式控制总发行量。而当Layer1原本的这条公链,跟信标链Layer2新公链完成合并后,以太坊2.0就正式进入新的开端。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ytf/15679.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