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了现实与虚拟的元宇宙,成熟落地的期限未定,却已引发各种想像,吸引全球科技巨头争相布局。一次读懂元宇宙的前世、现在与未来,加入宇宙拓荒者的行列。
不惜更名为Meta的Facebook,宣示押注元宇宙(metaverse);微软以687亿元收购游戏开发商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称该交易将为元宇宙提供基础;Google与苹果公司均致力于元宇宙相关技术;投资银行高盛分析师在Podcast节目《Exchanges at Goldman Sachs》中预估,元宇宙的市场机会高达8兆美元。
被科技巨擘、分析师与市场誉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元宇宙,究竟是什么?
定义模糊却有共识,元宇宙的要素:虚拟世界
此时此刻,探讨「元宇宙是什么」的这个问题,有点像是要生活在1970年代的人们,具体说明「什么是网络」一样,当时网络技术和概念都还在生成当中,各种发展和可能性仍亟待开发。
同理,属于元宇宙的新一代通讯、互动和使用者行为,尚在形成与建构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Wired》(连线)杂志于2021年11月的报导中指出:构成元宇宙的科技,可以是虚拟实境(VR,Virtual Reality)——特点是就算你不玩游戏,也会存在的永恒虚拟世界——以及结合了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扩增实境(AR,Augmented Reality)。不过,VR或AR不是进入元宇宙的唯一入口,也可以透过个人电脑、游戏主机,甚至是手机。
《BBC》在2021年12月底制作的特别报导里,对于元宇宙的描述是:「如果将网络视为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东西(网页),元宇宙就是可以让我们置身于其中的网络,我们将以虚拟替身(avatar)去体验元宇宙。」
《纽约时报》首席消费科技作者布莱恩・陈(Brian X. Chen)则说:「元宇宙是2个存在多年的概念结合:虚拟实境以及数字第二人生。」或是可以(充满讽刺地)引用乔治亚理工学院的教授珍妮特・墨瑞(Janet Murray)的看法:「(元宇宙是)魔法般的Zoom会议,内有《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好玩的要素。」
尽管定义各有不同,但是在众多尝试探索的答案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共识:元宇宙是使用者可以运用设备而进入的虚拟世界,在其中,使用者将化身为虚拟替身,与他人互动、体验、探索。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已经存在了吗?」
几乎任何MMORPG(大型多人线上角色扮演游戏),像是2004年问世的《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不是早就让玩家用虚拟替身探索虚拟世界,并且与其他玩家的虚拟替身战斗和互动吗?
游戏公司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在近20年前开发的线上社交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也能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创造独特的虚拟角色,甚至可以购物、买土地、盖房子。
然而,就如同Google搜寻引擎可以让使用者更轻易、准确地搜寻到所需的资讯,却不代表整个互联网一样,无论是《魔兽世界》、募资10亿美元挥军元宇宙的《要塞英雄》(Fortnite),或是直接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书、号称「元宇宙第一股」的游戏商Roblox,都只能说是元宇宙的一部分或一种形式,不等于整个元宇宙。
就在元宇宙的概念仍有待建构与延展之际,关于人们在真实世界与元宇宙之间穿行的样貌,科幻作家老早就做出了大胆的想像:1992年,尼尔・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科幻小说《溃雪》(Snow Crash)中,创造了由meta(超越)和universe(宇宙)组成的metaverse,描绘一名在虚拟世界中拿着武士刀在夜店砍杀的顶尖骇客;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一级玩家》(Ready Player One),则是把时序拉到2045年,透过一个名为「绿洲」(Oasis)的游戏,勾勒出元宇宙可能的场景。
电影《一级玩家》改编自科幻小说《溃雪》,由meta(超越)和universe(宇宙)组成的metaverse一词,正起源与此。
元宇宙爆发的3大推手
如果说元宇宙这个词的出现,可以追溯至距今30年前,关于元宇宙的想像,则是早已出现在无数大众文化的文本与创作中,为什么元宇宙会在「此时此刻」成为热门词汇?
科技的进步是首要因素。用于建构虚拟世界的图像技术,使得游戏厂商能够创造出栩栩如生又变幻莫测的虚拟世界;而网络基础建设的持续升级,更是将这些生动、具有沉浸感的画面,即时无误地传输到使用者眼前。
与此同时,VR与AR技术也愈来愈落地,设计及应用范围更广。据估计,Facebook已售出800万台VR设备Oculus Quest 2,多款VR游戏的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外传苹果也计画2023年推出AR/VR头戴式设备,可以想见AR/VR消费市场,将有机会在几年内出现大跃进。
新冠状病毒(COVID-19)则是元宇宙发展的另一股重要推力,在实体空间受到阻隔下,全球无数人被迫在短时间内,想方设法尝试虚拟接触,包括线上会议、远端工作等。或许也正是这一波史上最庞大的虚拟浪潮,促使财力雄厚的投资者和大型科技公司,对于元宇宙走出科幻小说、线上游戏和电子萤幕的可能性,萌生强烈的期待。
而科技经历多次典范转移,如果元宇宙真的是下一代的互联网,许多曾经的赢家不敌洪流冲击,没人想沦为下一个NOKIA或黑莓机(编按:智慧型手机发展初期,黑莓机一度是商务人士首选,但在苹果触控萤幕手机iPhone问世与Android系统迅速发展后,采用封闭式系统的黑莓机逐渐失去优势,痛失高市占率)。
2021年10月,Facebook大动作将公司更名为Meta;《要塞英雄》游戏开发商Epic Games的创办人蒂姆・斯维尼(Tim Sweeney),多次热切地讨论元宇宙的愿景;还有包括游戏引擎Unity、NVIDIA(辉达)、微软、腾讯、Google、苹果、Snap在内的科技公司都相继入局。
图/ geeky news
但它们也不是「梭哈」投入元宇宙,忽视趋势对于任何公司来说都是灾难,虽然投入的心力短期内不会反应在营收上,但会让公司了解如何面对趋势带来的机会。
所以大多数公司都以自身的优势投入元宇宙开发,如Meta紧抓庞大的社群资产、微软则专注在企业元宇宙、NVIDIA仍扮演基础建设的军火商,而或在未来10年或什至更久时间,科技公司会决定元宇宙发展和演变。
谁会拥有元宇宙?是科技巨头、还是所有玩家?
随着科技公司的争相勇闯元宇宙,也引发了类似:元宇宙会掌握在少数公司手上吗?所有科技公司的元宇宙会同时存在吗?元宇宙最后会统一吗?等诸多疑问。
现阶段来看,各家公司在元宇宙的发展,可以说是各自为政,更像是多重宇宙。至于特定元宇宙的建置者,是否就是其拥有者?如果要像电影《一级玩家》中,主角韦德・瓦兹(Wade Watts)所说,「绿洲是属于所有玩家的。」那么关键或许在于:Web 3。
对比于Web 1,使用者透过搜寻功能探索网络;Web 2则由少数强大的科技公司把使用者留在封闭的平台上,像是Facebook、Google;Web 3则是指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生态系统,包含DeFi(去中心化金融),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与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等概念和机制,强调平台与应用程式归使用者所有,将使得网络世界摆脱少数科技巨头的垄断控制。
DeFi跳过了银行等中介者,让金融行为(交易、借贷、保险等)直接发生在使用者之间,并利用智慧合约(smart contract)确保不会有人受骗;DAO则将组织运行的权力归还给使用者。
至于这几年红遍全球的NFT,更是被视为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最简单且实际的方式说明:如果你在一个元宇宙中买了一顶帽子,会产生一张永恒的NFT收据,让你在另一个元宇宙中,可以兑换到同一顶帽子。像是创作开发3D模型的工作室Polygonal Mind,正在构建名为CryptoAvatars的系统,允许人们购买3D化身的NFT,在多个虚拟世界中使用。
以元宇宙之名的改变,正在各产业发生
虽然元宇宙的「虚实」仍有待验证,如同《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在2021年5月关于元宇宙的报导中提到,「它(元宇宙)需要尚不存在的基础设施和处理能力,来维持无数的即时同步连结。」但在现实世界的金融、零售、制造、媒体、时尚、娱乐、教育、医疗等产业里,却已经有无数「以元宇宙之名」的创新和改变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即使很多时候说穿了只是用元宇宙这个新词,来置换网络、虚拟空间、数字化等存在已久的事物或行为。
探索未知、想像未来,原本就是人类的天性,而未来是光明或黑暗,人类所能扮演的角色,或许不仅止于「发掘」,更在于「建构」。
在探讨元宇宙的经典著作《溃雪》与《一级玩家》中,较少人提到两者的场景皆处于「反乌托邦」的世界中,是残酷的现实,逼使主角们不得不沉浸在虚拟世界中。这是元宇宙「不有趣」的潜在面向,但至少现在还有时间,让人们从「建造」的时刻就开始参与。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yuanyuzhou/18591.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